地处东海之滨的福建,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近年来,福建省不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勾勒出新时代法治福建建设、打造法治强省、提升法治核心竞争力的宏伟蓝图。而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国际化、高端化、专业化的法治服务高地”为愿景的海丝中央法务区,成为这张“宏伟蓝图”中一块关键而重要的拼图。
目前,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厦门片区、泉州片区已经构建起优势互补、协同共生、联动配合的全方位、全链条法务生态圈,形成了各具特色、同步发展、比翼齐飞的大好局面。
不久前,第三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在厦门市举行,来自境内外的嘉宾围绕“创新、合作、开放、共享——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献计献策、深入交流,助力在法治轨道上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
“中资企业向巴基斯坦某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不久前,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审结一例涉及“一带一路”商事纠纷案件。该案从立案到判决仅用3个月左右,就依法高效地保护了巴基斯坦某公司的合法权利。这是自2022年1月厦门国际商事法庭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设立以来,又一起平等保护“一带一路”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
“上述案件积极回应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事主体的司法关切和需求,夯实了‘一带一路’法治保障,有效维护了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和谐共赢的区域大合作环境,营造了公平合理的‘一带一路’贸易新秩序。”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厦门国际商事法庭自诞生之日起,就按照“国际化、智慧化、集成化、专业化”建设原则,以“引领法务资源集聚全方位、拓展法律服务全链条、运用数字支撑全流程”为发展路径,共同打造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平台、国际商事司法一站通办平台和国际商事法务创新发展平台“三大平台”工作载体,着力构建提升涉外商事纠纷化解质效的N项工作机制,在探索构建“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上进行了许多“厦门探索”。截至目前,已受理涉外商事海事案件1176件,标的额达86.6亿元。
2021年11月5日,海丝中央法务区启动建设,厦门作为首个落地城市,按照“一岛两片区互补叠加、自贸片区先行先试、思明片区全面示范、鼓励全市积极参与”的总体布局,致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法治创新平台和法律服务高地。
目前,已建成“两庭一中心”(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厦门涉外海事法庭、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厦门)代表处、中国海仲海上丝路仲裁中心等项目或机构相继落地并运行,国际法务运营平台及福建省域外法查明中心、东盟国家法律查明服务中心、金砖国家法律服务中心、海丝法务国际税收服务中心、厦门市丝路企业数字化合规服务中心等“一平台、五中心”为核心内容的国际法律服务矩阵也正在形成,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从争端预防到解决的全方位服务。
让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成为“国际商事海事争端解决优选地”,仅仅是该片区围绕“五个地”建设的一个缩影。1年多来,厦门立足区位优势及片区产业实际,以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为平台,努力构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开放新优势,同时还在“法务科技创新聚集地”“两岸融合发展法治实践地”“知识产权保护应用示范地”“数字经济治理先行地”建设上持续发力,目前已构建起全方位、全链条打造现代法律服务生态圈,各个法务、泛法务机构在这里聚优成势,项目开花结果,成效显著。
今年11月9日,大陆地区首个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福建省涉台海事纠纷解决中心”在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正式成立。据厦门海事局副局长陈谷介绍,该中心成立后,将发挥行政、审判、仲裁、行业、调解组织、保险及相关专家队伍的作用,重点针对船员权益、水上交通事故、沉船或碍航物打捞、各类海商合同履行、海上客运人身损害赔偿、港口建设及作业以及涉台新业态等方面的纠纷,为台胞台企提供海事法律咨询、公益法律宣讲、解纷调处等“一站式”法律服务。
“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探索,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厦门以‘建设法务服务新高地、打造国际法务运营平台’为目标,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不小压力和挑战。为进一步深化法务区建设,我们将在‘惠企便民、产业壮大、机制创新、人才引育、品牌深化、域外拓展’六个方面继续做优做强,努力把厦门片区打造成立足福建、辐射两岸、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法治创新平台和法律服务高地。”厦门市海丝法务办相关负责人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