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际邮轮中心码头通过省级口岸开放验收
时间:2021-08-30 09:18

8月26日上午,厦门港口岸东渡港区邮轮中心码头1#、2#、3#泊位顺利通过对外开放省级验收并正式启用,厦门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邮轮母港竞争力,加快东南沿海大型国际邮轮中心建设,促进厦台贸易便利化,深化对台交流合作。

目前,厦门国际邮轮中心码头泊位岸线总长度达1418米,拥有泊位4个,分别为1个15万吨级、2个8万吨级的邮轮泊位,以及1个3000吨级的客货滚装泊位,可停靠世界最大的22.5万吨邮轮,或同时停靠3艘中大型邮轮。



建设母港基地推动“过路经济”变“落地经济”

福建省口岸办、海关、边检、海事局等单位组成的省级口岸对外开放验收组,对现场查验监管设施设备、办公生活设施等进行检查,并随后召开专题验收会议。在听取了3个泊位对外开放筹备情况、市级验收和整改等情况后,省级验收组成员一致同意厦门国际邮轮中心码头1#、2#、3#泊位通过省级审核验收。


根据规划,在此前通过市级口岸对外开放验收后,厦门国际邮轮中心码头承接了同益码头对台“小三通”货运功能的转移。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3#泊位已累计承接10艘次对台“小三通”货船的靠泊装卸作业任务,装卸“小三通”进出口货物97标箱,水果及冻鱼共1812吨。而此次邮轮中心码头1#~3#泊位顺利通过省级口岸开放的验收,将有助于保障对台客滚直航船舶、“小三通”台轮的常态化靠泊作业,充分巩固和发挥厦门港作为对台贸易“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泊位的省级口岸开放验收工作也为疫情和缓后的国际邮轮复航做好码头泊位硬件的准备工作。

市政府口岸办副主任王宝玉表示,市口岸办将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智能化口岸建设水平,吸引更多国际邮轮将厦门作为母港基地,推动厦门邮轮产业从“过路经济”变成“落地经济”。



泊位试运作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

今年3月,厦门港东渡港区国际邮轮中心码头1#、2#、3#泊位正式通过市级口岸开放验收,仅隔了五个月,再次通过省级口岸验收,这背后离不开市口岸办、海关、边检、海事以及港口管理局等多家联检单位的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在保障码头通关放行效率,降本增效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这些都为推动码头顺利通过省级口岸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中,泊位试运作期间,在海关、边检、海事等口岸各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厦门国际邮轮中心码头进一步完善了航站楼、各类技术库房、冷链查验用房、防疫设施设备、码头围网、红外防攀爬系统等口岸设施的配套建设工作,装卸集装箱共计8198标箱、货物6.25万吨。同时保障了国际邮轮“鼓浪屿”轮、客滚轮“中远之星”轮等船舶均安全、顺利、平稳地完成了靠泊等相关作业。

泊位试运作阶段,市口岸办按照国家口岸建设标准,积极抓好港区的基础设施和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全程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全力帮助。海关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从规划设计的宏观全局到场地设施建设的局部细节,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扎实推进,用实际行动服务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