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月·阅·谈”学习明理“以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学习沙龙活动,在厦门自贸片区举行。活动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中共厦门市委改革办主办,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协办,厦门外图集团承办。
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党校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艳涛作为理论嘉宾,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翁晓岚、中共厦门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杨晖作为政策嘉宾,围绕厦门以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这一中心工作,讲理论、举例子、谈感受,通过“讲、读、评、荐”四个环节,和现场观众进行交流互动。
通过学习分享、问答点评,大家一致认为,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的“根”和“魂”。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多年来,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前沿,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促进了改革成果由点及面、成型成势,探索形成了涵盖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多层次、多功能的开放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对厦门改革开放提出重要要求,再次体现出他对厦门一以贯之的关怀厚爱。厦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不移以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推进全局性、全域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更好以改革的思路破解难题;要坚定不移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高效法治环境、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国内外标准互联互通互认,实现制度型开放和制度性变革高度融合,“创”出更多成果,彰显“率先”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
此次活动同步在线上进行视频+图片直播,直播总浏览量突破200万人次。
理论嘉宾阐释
从宝贵思想财富中汲取智慧力量
张艳涛教授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里程碑意义谈起,介绍我国改革开放宏观政策背景,并重点为大家系统梳理了习近平同志在厦门探索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实践。
他说,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直接分管体制改革工作。在他的亲自推动下,厦门开启了多项改革攻坚探索,如开展机构改革、进行税收改革、推动金融改革、制定发展战略等。他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指导厦门城市中长期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战略蓝本,明确了厦门以外向型经济为重点,统筹推进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之路,开创性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理念,包括对城市进行战略定位、建设“自由港”的战略构想、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等,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为厦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思想保证和强大理论支撑,充分证明厦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
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贡献“厦门经验”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翁晓岚结合自身工作,先和大家分享了她对制度型开放的理解。她认为,通俗点儿说,和流动型开放不同,制度型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就是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主动对接国际先进的市场规则,对自身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进行调整,力求形成更加开放透明,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她以推动重晶石粉海运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为例,过去《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的货物名录中没有重晶石粉,导致每次出口要“一事一议”,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现在,厦门海事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叠加厦门自贸片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推动以公约修正案的形式,填补了这一制度空白。
翁晓岚说,从2015年挂牌起,厦门自贸片区围绕制度创新、高水平对外开放、两岸融合三大功能定位,坚持主动对接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坚决扛起职责使命。在制度创新方面,十年来,推出632项创新举措,占福建自贸试验区全国首创举措的一半以上;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开展120多项改革,建设国内最早一批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巩固拓展厦门自贸片区链接全球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重要通道功能;在两岸融合方面,引进了一批“大陆首家”的台资企业落地,努力畅通台胞台企到大陆投资兴业的通道。
扩大高水平开放,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翁晓岚提出,接下来,厦门自贸片区将进一步发挥好“试验田”作用,持续强化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加快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服务创新成果,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厦门经验”。(来源:厦门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