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投资达257.66亿元的22个项目签约落户福建;福建自贸试验区十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百项典型创新实践案例首次亮相;“头脑风暴”探讨如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面对面”交流展望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企业的未来蓝图……昨日是厦门自贸片区挂牌成立十周年的日子,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成为观察自贸试验区升级发展的绝佳窗口。
亮点1
厦门自贸片区“吸金”超百亿
在昨日的“投资福建”自贸试验区专场招商活动中,22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计划投资257.66亿元。
这22个重点项目涉及厦门自贸片区的项目有6个,总投资达111.2亿元。项目涵盖总部经济、供应链、融资租赁、涉外法务服务、人工智能等领域,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将为厦门自贸片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法国内夫公司的AI供应链项目昨日签约落地厦门自贸片区。“作为一家金融创新型公司,我们来到厦门设立亚太区总部,将重点开展新能源车、储能、电池企业供应链业务,为它们出海提供服务。”法国内夫公司CEO杰罗姆·贝莱瓦里埃介绍。在他看来,厦门是一个经济很有活力的城市,有很好的营商环境,希望借助厦门的产业链优势,尽快帮助中国企业特别是厦门本地企业进入欧洲市场,为它们提供更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厦门自贸片区有很好的制度创新优势。
“厦门自贸片区有领先的‘一体两翼’母基金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是一个创举,为股权投资基金的募投管退提供了创新样本。”苏州纽尔利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费旻雯表示,昨日该公司和厦门自贸片区签约合作,计划设立规模达20亿元的S基金。她表示,企业将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在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和厦门本地企业、院校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同时,企业也看好厦门自贸片区的政策,未来将介绍更多投资资金落地厦门。
亮点2
十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亮相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更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系统展现福建自贸试验区十年来的代表性制度创新成果,福建自贸办联合省有关单位及福州、厦门、平潭片区管委会,经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推荐评选,评出福建自贸试验区十周年十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以及百项典型创新实践案例。
十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包括:“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国样本”“投资体制改革‘四个一’集成式审批模式”“以‘一照一码’改革为牵引链条式推动市场领域全景化改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集成化服务”“海关原产地管理改革为企业保驾护航”“全国首创海事、船检、运政三部门船舶协同办证工作模式”“推动两岸征信信息互通 优化信贷服务”“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模式”“创新打造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环评、排污权、排污许可‘三证合一’管理机制”。
各领域具有代表性、实施成效明显的百项典型创新实践案例也同时公布。这些案例涵盖了投资、贸易、商事、航运、金融、人员往来、政务服务、产业发展、法治环境、知识产权和生态环境保护等11个领域,充分展现了福建自贸试验区各片区、省有关单位的探索精神和改革成效。
观点
跨国企业点赞制度创新
十年来,跨国企业成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的同行者与见证者。昨日,太古中国地区主席蒋意达,贝莱胜电子亚太区总裁VICTOR TAN,新加坡港务集团(PSA)东北亚区商务发展总经理、福建区域执行董事戴维思等企业家分享了在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未来规划,他们纷纷表示自贸试验区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合作。
太古中国区主席蒋意达:厦门太古的成就,与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密不可分。可以说,太古多元业务板块的发展都受益于福建开放创新、敢闯敢试的精神内核。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的十年,也是厦门太古加速发展的十年。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改革试验中,厦门自贸片区把发展航空维修业作为提升国际高端产业竞合力、抢占全球飞机维修市场的重要抓手,通过机制体制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努力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产业稳步发展。太古相信,只要改革和开放不停步,中国经济的韧性将不断释放。太古将继续以太古所长,服务中国所需,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新体验、新产品。
贝莱胜电子亚太区总裁VICTOR TAN:作为扎根厦门自贸片区的电子电气制造服务企业,我们亲历了片区从“试验田”到“创新极”的蜕变,更深刻感受到制度型开放对高端制造的赋能之力。2024年贝莱胜取得全国首个“非自产医疗机械保税维修业务”试点。该政策的试点落地,是在厦门自贸片区的牵头下,用好用足“自贸区+综保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并得到厦门市商务局、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厦门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最终形成业务开展的可行性报告、综合监管方案、环境监管方案、海关监管方案、属地监管方案和企业合规管理计划,落地厦门自贸片区。未来,我们将继续扬帆远航,为福建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新加坡PSA国际港务集团东北亚区商务发展总经理、福建执行董事戴维思:制度型开放是构建国际航运枢纽的战略基石,政策创新是驱动港口能级跃升的核心动能。PSA与厦门港务合作推进的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中心项目位于厦门自贸片区内,是目前厦门规模最大的物流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未来将引入超10家国际头部企业在此共建物流生态圈。这一深度合作,与厦门自贸片区依托厦门港持续推动港口航运绿色转型、深入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密不可分。我们相信,在厦门自贸片区这片制度型开放的沃土上,可以更好地抢抓机遇,依托“海丝”核心区拓展全球网络,全面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厦门港打造成为衔接内外双循环、辐射RCEP、通达全球的国际港口枢纽贡献力量。
相关
“机遇自贸・聚力共赢”企业对接会
分享经验成果
“机遇自贸・聚力共赢”企业对接会昨日同步举行。此次对接会聚焦企业深耕自贸试验区投资发展的需求,围绕开放、融合、发展等核心议题,共同展望新发展格局下自贸试验区企业的未来蓝图与战略方向。
在交流环节,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等部门围绕“融入新发展格局进程中的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发展思路”“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新动能新场景探索”“制度型开放下的服务业创新发展模式探讨”等关键主题,与企业进行深入探讨,在为企业提供发展思路的同时,也为片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有益参考。
“我来厦门快10年了,对厦门自贸片区这片改革试验田感情很深。”丽宝生医(厦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铭辉说,“期待未来能与更多两岸伙伴并肩同行,在医疗、健康产业等新赛道上共筑生态,以‘聚力共赢’深化两岸融合,携手将制度创新的‘试验场’转化为产业协同的肥沃土地,持续在这片热土贡献企业力量。”
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站在新起点上,厦门自贸片区将坚定不移地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浪潮中阔步前行,为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落地更多“厦门实践”,贡献更多“自贸力量”。
“月・阅・谈”进自贸试验区分享会
畅谈学习感悟
昨日下午,“月・阅・谈”进自贸试验区——“稳步推进、深耕细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分享会拉开帷幕。活动由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主办,厦门外图集团承办。
先进自贸试验区代表围绕鲜活案例、政策举措,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学习感悟;自贸区领域学者作学习点评。其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许耀桐向现场人员推荐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书。(来源:厦门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