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率先提出把厦门建设成为“自由港型经济特区”的“三步走”战略构想:实施保税政策,建设保税区;保税区范围扩大到全岛,扩展功能为自由贸易区并实施相关政策;有限度地在全岛放开的自由港。此后,厦门进行了长达四十年坚韧而持续的实践探索,实现了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保区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迭代升级,为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以系统集成
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
厦门独特的区位特点,赋予了厦门率先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独特优势,但也为实践探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试验田”,厦门在将中央顶层设计转化为地方探索任务时,始终坚持既创新突破又稳妥推进,既着眼于长远的经济运行模式、明确总体方向,又立足当前客观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自由港政策的范围和程度。
破题伊始,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我们是搞经济特区,不是搞政治特区,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要把厦门建成具有自由港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正是基于具有自由港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明确定位,厦门没有照搬全自由港模式,而是采取“有限自由港”路径,分阶段推进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等政策叠加,逐步扩大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比如,在货物自由进出方面,厦门充分吸取了新加坡自由港建设的经验,不搞全部放开,而是坚持双梯度开放,在保税区,外国进口的产品实行比较高的开放,特区(非保税区)逐步参照条件开放。在资金自由进出方面,没有采用香港“内外兼容”的模式,而是借鉴新加坡模式,在全国率先提出“离岸金融”的概念。
以扩大开放
促进改革推动制度创新
作为融入世界经济格局的尝试,自由港建设既是打开国门、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动尝试,更是全面而系统的内部压力测试,考验的是以开放引领改革的勇气以及开展首创性、集成性制度创新的智慧。厦门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历程背后,体现的是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制度创新营造可预期的政策环境的实践逻辑。
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引导特区经济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早在20世纪80年代,厦门就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要求,审视初创时期的体制机制,部署企业经营机制、流通机制、行政机构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进入新世纪,厦门正视本岛基本饱和、岛外发展明显滞后的现实,直面经济腹地空间小、城市集聚效应不明显以及对周边带动辐射作用较弱的短板,按照“全市一盘棋”理念抓好城市规划建设,把眼光由岛内向岛外延伸,将岛内外一起统筹规划,推动城市格局拓展、布局优化、功能提升,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形成提供空间。
进入新时代,厦门在推进自贸片区建设时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探索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比如,在全国率先对标新加坡等国际知名自由港,直面政务服务手续多、链条长、政府协同难的痛点堵点,上线了地方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把19个政府部门、20多个公共服务机构、5万多家企业的数据进行加工,建成了全链条全流程大数据服务中心,实现了“关、港、航、贸”一体化;在尚未有国家顶层设计及全国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2015年厦门大胆改革创新,率先在自贸试验区推行“三证合一”改革,大大压缩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成本。随后,厦门自贸片区的经验推向全国,“三证合一”演进为涉及几十个部门的“多证合一”,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办证时效与体验。
以产业优先
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厦门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初衷之一,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经营管理方式,以“梯度推移”的方式向中西部传递先进技术。因此,厦门在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过程中,始终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考虑谋划产业布局,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及地区整体发展需要。
在早期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探索中,厦门紧盯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和产业升级发展的需求,其底层逻辑是通过完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形成以“三资”企业为主要骨架的特区经济结构,促进老企业技术改造,从而加快经济向外向型转型,并带动旅游及第三产业的发展。21世纪初,厦门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飞机维修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了特区二次创业。进入新时代,厦门自贸片区既做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将改革举措嵌入特色优势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发展中,以“一个牵头单位、一个运营主体、一个建设方案、一个展示平台、一批招商项目、一系列精准扶持政策”的“6个一”机制,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如容易却艰辛,看似寻常最奇崛。从20世纪80年代最早开始对“中国特色自由港发展之路”进行理论构想,到90年代象屿保税区封关运行,再到新时代自由贸易试验片区的高水平建设,沿着“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道路,厦门一路探索、不断前行,锚定开放之路,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从构想变为现实。未来,厦门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为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探索试验、探路先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