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运网】厦门海铁联运迈入提质加速快车道
时间:2025-08-15 10:24

中共厦门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积极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就是优化物流结构、降低供应链成本、促进内陆企业与海外市场高效连接的重要抓手。

8月4日,记者从厦门港口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厦门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保持平稳增长,共完成集装箱作业量7.57万标箱,同比增长21.7%。

近年来,随着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推进,厦门海铁联运迈入提质加速的快车道,逐步形成了以厦门港为主要枢纽、以闽赣两省为主要腹地、向内覆盖中西部地区、向外辐射东南亚等地的海铁联运通道网络。

今年上半年,厦门港口管理局积极拓展货源腹地,在巩固江西市场的基础上,多次赴湖北麻城等地深入了解当地物流需求,争取开辟新线路。

5月21日,湖北麻城—厦门海铁联运石材专列首发,物流成本较传统公路运输降低约25%,石材破损率大幅降低,货物交付周期缩短5天以上,市场反响热烈。1—6月,湖北—厦门海铁联运箱量达5475标箱,同比增长3.95倍。

目前,厦门港已打造麻城—厦门石材出口、南平—厦门家具出口、三明—厦门化肥出口、南昌—厦门海铁联运“天天班”等特色线路。

“我们江西的货源也在稳定增长,包括汽车、汽车配件等主要产品,出口和进口两个渠道有互相推动的作用,推动整个海铁联运的良性发展。”厦门港口管理局港航物流处处长江龙泗告诉记者。

搭建高效物流通道

5月16日10时30分,一列装载78个标准集装箱,满载2145吨非洲进口铜精矿的“一箱制”海铁联运专列从厦门海沧站启程,直达龙岩蛟洋站。这是首趟“丝路海运”“一箱制”海铁联运专列——全列货物从境外装箱起运至国内铁路全程不换箱、不开箱,实现海铁联运效率与成本管控水平的“双提升”。

据了解,此次开行的“一箱制”海铁联运专列,所有货物在货源地查验后,采用中国铁路装载加固标准进行装箱,到港后仅查验电子锁,无需开箱验货;货物运抵目的地后,由海关部门开箱抽检,全程“一箱到底”,压缩货物待检和换箱时间约一周,同时降低货损率。企业仅需向铁路部门一次性申报即可装车发运,无需在多个环节提交货物状态证明、装卸记录等材料。单箱物流成本节省约500元,运输周期缩短约60%,货损率降低约80%。

上杭紫金铁路专用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池洪德说:“过去,非洲铜精矿从上岸换装、过海关、运输到厂全程需要15天左右,通过‘一箱制’可以实现6天直达,总体物流成本降低了10%,光这一项全年就能省下百万元。全程不换箱既避免货损,又盘活了流动资金。”

厦门港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保持平稳增长,还得益于厦门港持续提升设施联通水平、联运畅通水平及服务效能。

5月3日,一列36节编组、装载1150吨纸浆的白货专列从厦门海沧站驶出,直发武汉吴家山站。这是福建省首次开行发往湖北的直达铁路货运班列,东南沿海向内陆腹地延伸的物流大动脉又添一条新通道。

该趟列车的开行,填补了闽鄂间直达货运班列的空白,通过厦门海沧站与武汉吴家山站的节点联动,进一步缓解了公路运输压力,为福建衔接长江经济带以及更多中部地区构建起高效、低碳的物流通道。

此外,厦门港持续推动铁路集装箱下水、协调延长集装箱免费堆存使用期,引导船公司利用铁路货场等增设内陆提还箱点,全球二十大航商已有十多家在内陆设立还箱点,提升企业用箱便利性,降低成本。同时,鼓励码头企业开展粮食、煤炭、石油焦等大宗货物“散货改集装箱”,1—6月累计完成1.5万标箱。

当前,厦门港正以海铁联运为重要抓手,不断优化物流结构、降低供应链成本,高效连接内陆企业与全球市场,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澎湃的港口动能。

政策标准配套跟进

近年来,厦门持续深化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改革,进一步构建“海丝”与“陆丝”无缝衔接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为厦门高水平开放贡献力量。

今年7月,由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市口岸办牵头组织,厦门外代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起草的厦门市地方标准《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规范 集装箱海铁联运》正式发布。该标准填补了厦门“一单制”地方标准的空白,促进了该业务模式的复制推广,强化各方在业务领域服务标准的互鉴互通,为提升海铁联运服务能力奠定基础。

2023年11月立项起,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市口岸办牵头,邀请四川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管理局、厦门市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20多家物流相关企业共同参与研讨,积极推动试点企业厦门外代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标准编制工作。标准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一单制”业务组织方式、管理制度、信息服务及服务流程规定,标志着厦门集装箱多式联运正式迈入高效便捷的“一单制”新阶段。

“在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市口岸办等相关部门的牵头组织下,我们充分引导港口、航运、贸易、铁路等相关方,积极参与多式联运建设,打造以通道为渠道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让货物在厦门港‘一分钟都不耽搁’。”江龙泗告诉记者,在具体政策实施方面,厦门港着力优化口岸通关环境,让海铁联运货物享有“一次报关、一次放行”“优先查验、优先放行”的通关便捷服务;及时兑现新一轮省、市两级海铁联运扶持政策的补贴资金,缓解企业垫资压力;在全港推行码头“三优先、一减免”专项服务(优先进场、优先提柜、优先配载,减免港务费),形成政策合力。

同时,厦门港强化与口岸、铁路、码头、船公司、货代等部门、单位和企业的沟通协调,融通港口、航运、贸易、物流、仓储各领域,推动港航贸一体化发展。

厦门港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后将以福建、江西为桥头堡,通过港口铁路优势互补,提升供应链运转效率和物流发展质量,共享共建串联“海丝”“陆丝”的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物流服务品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